什麼是信用評等 ?

信用評等,是對企業的償債能力進行評比,簡單的說,包括:

  • 發行體評等(Issuer Rating):即對一個企業而言,其整體的償債能力,與國內其他債務人相比較的客觀評估。
  • 債務發行評等(Issue Rating):對特定債務而言,評估債務人依約準時還本付息的能力,以及此債務所提供的保障性。

 由評等產生的排名和成績,使社會大眾更容易了解這些企業或機構的財務是否健全;不論是和金融機構往來,或是購買股票投資,都提供一項方便評估的管道。

信用評等不是投資獲利指標

  信用評等是投資賺錢的利器嗎?這可能是一般民眾最感困惑的。事實上,信用評等的結果只是提供投資的客觀看法,並不鼓勵投資人藉此買、賣或持有特定有價證券,也不對其價格是否適合投資,提供建議。更不是對信用品質做保證。信用評等只是投資人在下投資決策所參考的指標之一。更何況信用評等很好的企業,也只反映其償債能力較強、無法履行債務機率較低,並不保證投資人在參考信用評等投資後,一定會獲利。此外,在從事評等業務時,我們並不對任何企業進行會計稽核。因業務需要時,有時會採用部份未經會計師簽證的資料。

為什麼需要信用評等?

信用評等可以提供發行人(借款人)、投資人及中介機構下列許多好處:
發行人(借款人)
  • 增加籌資彈性
    信用評等可以增加企業取得信用及資金的管道,使企業籌資的彈性大為提昇。
  • 降低借款成本
    信用評等提供獨立可靠的評估,協助市場專業人士作融資及授信等的財務決策。對於以擔保方式發行公司債或商業本票的借款人而言,有評等的公司可以免擔保,或者降低擔保成本,因此可以降低貸款成本。
  • 穩定籌資來源
    藉由信用評等,債務發行人及投資人都能更清楚掌握企業的債信狀況。即便在公司遭遇營運困難時,藉由評等機構詳實的分析狀況,並揭露此一狀況對公司的財務能力影響程度,將使投資人避免陷入莫名的恐慌,因而穩定市場信心。因此信用評等使債務發行人可有效利用不同市場的管道籌資。
  • 評估相對人(Counterparty)的風險
    「相對人」泛指投資人以外、一切與借款者信用風險有關者,例如借款者的保險公司及保險受益人、租賃提供人、上下游相關業者等。因此信用評等也經常被銀行和金融仲介機構用來作為審核交易性融資、換匯協議(swap agreements)、貨幣市場交易、保險以及不動產租賃等項目,以及其他相對人風險的狀況。)
  • 同時提供國際評等
    由於債務發行者因應不同市場需求,而需提供不同的評等,本公司特與本公司國外股東標準普爾公司(Standard & Poor's)推出共同評等服務。受評公司只需花一次的時間與人力,即可同時取得標準普爾公司之國際評等等級(global ratings)與本公司之國內評等等級(domestic ratings)。

投資人

  • 簡易的信用風險指標
    檢閱某特定公司的評等結果,投資人可以迅速且客觀地決定該公司的風險指標是否符合其所需。
  • 風險溢價評估
    信用評等等級可幫助投資人衡量收益高低,以決定各級風險所該提供的相對投資報酬率是否符合其需要。此外,評等結果同時也預估了公司債未來的信用表現。
  • 投資組合監視
    信用評等提供共同基金的經理人、資產受託人及資金擁有者有效的監視系統。債信升等或降級的評等公告可能代表該投資組合必須有所調整。

中介機構

  • 協助定價與承銷
    信用評等可協助投資銀行或固定收益市場的中介機構,如公司債或商業本票之相關業者有效從事有價證券之規劃、定價或配售。
  • 市場行銷
    信用評等有助於行銷人員向更廣泛的投資人銷售新發行的有價證券,並得以降低該有價證券本身或其發行人信用品質的不確定性。
  • 監控相對人的風險
    信用評等有助於金融市場仲介機構監控其受委買賣或自營所承擔的風險。

  信用評等不僅能提高債務的配售能力與談判地位,並有助投資人作出投資抉擇。無論是大型機構投資者,如銀行、保險公司與投信公司,或者是個人投資散戶皆可利用中華信用評等的評等來評估其投資組合。許多大型投資機構更因內部董事會要求或監管機構規定,需遵行一套信託守則,禁止購買未經評等或低於某評等的債券。

  除此之外,信用評等亦可幫助一個企業建立信譽,可用於競價投標、與銀行談判借貸、與上下游廠商議價、或其他事業伙伴談判策略聯盟。




評等意義與內容
TRC債信評級定義
評等程序
相關法規
服務項目
評等評估服務
評等報價與收費